雙11消費陷阱是啥?
作者: 315online.com.cn 文章來源: www.nqkn.cn 本站發布時間:2015-06-01 16:37
3037
雙十一之前,很多相關部門和媒體多次發出提醒,讓消費者理性對待“雙11促銷”!針對有可能出現的消費“陷阱”,請廣大消費者認真辨識。陷阱1 領券容易用券難
一般大型節慶促銷活動中,大多數網購商家都會參與發券、返款紅包等活動,但參加活動的商品卻很少,最后往往是拿著優惠贈券找不到地方花。陷阱2 先漲價再打折
有部分奸商會先提高商品售價,然后參與促銷活動,致使折后價格實際上是原銷售價格,甚至高于原銷售價格。陷阱3 換下新款傾銷舊款
部分品牌商應對商場打折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在商場打折期間,換掉新款,全部換上滯銷的舊款。在打折前和打折后,品牌服裝款式、布局完全不同。陷阱4 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低價商品中,也不乏品質存疑的假貨、水貨魚目混珠。此類現象更容易發生在“山寨”流行的電子數碼產品領域。陷阱5 預付定金貓膩多
網上部分商家設置了預付定金制度,以參與預訂的消費者越多商品的成交價格越低來吸引消費者,促使消費者在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消費者參加預訂與最終成交價的時候預付了定金。商家同時又規定,如預付定金后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不支付尾款,定金歸商家。如是商家原因不發貨,則只退回定金。商家做法違反了《合同法》中有關經營者不履行義務須兩倍退回定金的規定。陷阱6 “特價商品”缺貨
以某樣“特價商品”吸引客戶進店消費,從而帶動別的商品銷售,這種促銷手法也不鮮見。然而,不少買家卻反映,一些店鋪里“特價商品”經常付款后不發貨,賣家給的解釋是“缺貨”“售罄”或者“備貨不足”。陷阱7 運費“坑爹”
“價格戰”之余,消費者往往不太在意的網購運費其實也暗藏著“貓膩”。有不少消費者爆料稱,促銷商品很低價,運費卻是“天價”。網上交易保障中心特別提醒:
1、仔細驗貨。商品到貨后,消費者應仔細檢查清楚包裹外觀是否完整,并要求快遞員當場監督打開包裹查看,檢查清楚沒問題再簽收。收貨后如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聯系商家處理,若無法與商家達成一致,要先申請退款,電商企業平臺本身有自己的客服團隊,一旦與商家產生糾紛,建議先通過平臺發起維權投訴,及時提供相應的憑證,等待平臺商客服的介入。(網上交易保障中心已收集各大電商平臺的投訴電話及網址,以方便廣大消費者。)2、留存證據。對于網購的消費糾紛,要及時取證,及時截取網頁,保留聊天記錄。3、消費爭議。如與平臺商客服協商解決不成功,可向商家所在的消協進行投訴或撥打12315電話投訴。根據相關規定,本地工商部門無法監管外地的商家,一旦消費者網購的商品出現問題,維權的難度會比較大,需要向商家經營地所在工商機關投訴。
?


注:本文轉載自www.nqkn.cn,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