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各大電商發布年中大促
線上線下聯合“去庫存”
6月即將到來,零售界的年中大促將迎來集中爆發期。今年,各家零售巨頭早早就公布了年中促銷消息。
“每年的618大促,就是傳統的電商大促,感覺也沒什么新意了,實質就是去庫存。”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這意味,上千億的庫存將流入市場,并進行大力度的打折促銷。
華商報記者發現,在玩法方面,今年各巨頭為爭奪市場,都在加持世界杯,甚至新零售。數據顯示,四年前的世界杯蓄力618,不少電商平臺交易額同比增加超50%。
“關于618,各家還沒有完全公布各自玩法。但傳統電商那一套的確玩得太久了,我們今年可能會玩新零售時代的618。線上線下商業的聯動結合,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消費體驗升級。”阿里一位內部人士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
蘇寧一位內部人士對華商報記者說,關鍵是在新零售時代,線上用戶增長放緩,尤其當下,青年人群消費越發向IP、流量遷移,消費逐漸變成他們的一種個性化表達,因此618切入世界杯也是一種玩法,可以說世界杯為年中大促添了一把火。
陷阱?
同牌不同質 盜用品牌
電商專供產品并不一定便宜
對于消費者來說,值得注意的是,618大促背景下的這場網購盛宴,熱銷“電商專供”商品會讓人“很受傷”。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品牌推出“電商特供”是為保持價格體系穩定,但也會出現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等情況。
據第三方數據機構統計,目前“電商專供”產品主要在鞋服、箱包、家電、衛浴、紙品等日用品品類。比如此前相關部門曾通過線上線下不同渠道購買對比樣品,結果顯示同樣型號的吸塵器,網購的吸口直徑居然比線下的小10毫米。
華商報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市民都購買過“電商專供”商品。市民田先生說:“網上旗艦店的一款品牌沙發,樣子和線下實體店一模一樣,價格卻是線下店的一半多一點。收到貨后才發現,材質、顏色還是有一些差別。后來網店客服表示沙發是電商專供款,和實體店是有細小差別,但絕對是正品。”市民王女士也表示,網購過一款空調,價格比實體店相似款便宜不少,后來多方咨詢才知道網購的商品是簡配版。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商人士,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電商專供或者定制產品,歷來都有,其實是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的產品,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便宜或者有優惠。還有很多款有可能比線下的還貴,或者在線下壓根就買不到,比如此前一款唱片機只有網上商城有賣。”
提醒: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小心被“去庫存”套路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看來,目前“電商專供”商品的確存在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等情況,但應當區別予以認定。
姚建芳認為,“電商專供”商品價低質遜,如果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完全相同,即線上線下銷售同一型號的商品,質量卻明顯不同,則屬于故意違反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的行為,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構成欺詐。而盜用品牌的“電商專供”產品,屬于假貨。
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商家出售“電商專供”商品,應對其與線下同款商品在功能、配置等差異進行充分披露,不得在推銷產品過程中以任何方式隱瞞、混淆產品的重要信息,避免消費者陷于錯誤認識,不然則屬于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構成消費欺詐。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更多情況是,目前很多品牌同時開展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體系,為保持價格體系的穩定、維護線上線下渠道的生態平衡,于是將一部分商品作為電商“特供”。同時,“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
“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消費者購買時要擦亮眼睛。尤其在去庫存大促背景下,更要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不要被去庫存而套路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 華商報記者 李王艷